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02章 岭南一月

第502章 岭南一月(4 / 7)

两用船,李素点拨了李恢引入“龙骨”结构。

不过那时候的龙骨,还是沙船系的“平面龙骨”为主,也就是只在船底全面搞龙骨,船两侧的肋骨和龙筋还是比较简陋的。

这一次因为做成了彻底狭长尖底适合破浪的福船,水线以下的湿舷和斜底部分对水压的抗压要求也提升了。为了确保船只的耐用度和适航性,自然要把“立体龙骨”设计完善。

而这个具体的完善工作,就是诸葛亮和黄月英鼓捣的,李素自己其实不耐烦做那么细的数学计算和受力分析。诸葛亮算是把李素那点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的灵光一闪创意,给形成了完善可验证的数学体系。

虽然还不太精确,以至于施工的时候得多留点结构强度余量,但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历史上一直到唐朝末期,东方文明的海船都是只有船底平面龙骨的。而跟扎钢筋网箱一样严密的立体龙骨,得南宋末年乃至明初才全面普及。

所以用外行都听得懂的话稍微概括一句,李素和诸葛亮这番闭关之后,华夏的海船技术才算是彻底从唐末进一步推进到了宋末明初水平。

糜竺、曹操他们如今还在用的八丈沙船,折合过来也就二十米长左右,而李素诸葛亮的船能达到三十米以上,适航性和速度也更好。

“那就坐上船出海试试吧,第一批我记得造了好几艘吧,都能出海了吧?”李素巡视了半天,饶有兴致,让鲁肃开船出去看看。

鲁肃:“一次性就造了三艘,反正船台够,这也是怕万一试航的时候其中一艘出点什么问题,也好让人转移到友军的船上。而且之前拿小船试了,这种底在珠江内也能航行自如,将来恐怕在长江里也非常好用。”

李素:“光说没用,出去航行一天,河里海里都试试。”

说着,李素就吩咐选派了最精干的护卫和水手,亲自到近海晃悠一下。三艘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