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02章 岭南一月

第502章 岭南一月(3 / 7)

定不能丢。

诸葛亮比李素更自觉一些,每天享受海滩假期吃椰子,让他挺过意不去,所以也不时跑一趟船厂。

加上他们一行抵达之前,其实诸葛亮已经提前派使者把他研发的“福船”等比微缩木头模型送到鲁肃这儿了,所以福船的前期开工准备工作,早在李素诸葛亮抵达之前一两个月,就已经开始实施,所需的木材型材也大部分提前加工备料了。

诸葛亮只是最后组装拼接环节需要督导一下,顺便解决解决试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没多少活儿。

上元节后没几天,南海造船厂的第一条福船就正式下海了。李素也结束了渡假,前往船厂视察新船。

李素来到番禺的南海造船厂时,诸葛亮和交州布政使鲁肃都已经在了,他俩最近聊得还挺投机。

这船厂本来就是从去年上半年开始,鲁肃组织民夫工匠筹建的,下半年船厂造好了,料也备好了,才开始造新船,刚好没耽误时间。

诸葛亮一来就能上手解难题,自然对于“打辅助”的鲁肃颇有好感,觉得这哥们儿合作起来顺手。

鲁肃一见到李素,就真心诚意地感慨赞美:“伯雅,你看这新船如何?之前小尺寸的已经做过海浪实验了,确认没问题,才按那个结构放大造到十二丈长,真是宏伟啊。

我也算世居东海之滨,见惯了大船了。当年在徐州,沿海的船最多五六丈长。后来糜子仲家的大沙船做到八丈,又听说顾元叹、李德昂在永昌郡造的龙骨船能到九丈以上,不过终究是不如咱如今这个了。”

李素对于这条福船的指标当然不陌生了,毕竟诸葛亮设计的时候就已经算过上报过了。鲁肃此刻感慨,不过是最终看到成品的时候,忍不住惊叹一下。

而这船之所以可以造得更大,也是因为龙骨技术又有了改良——四年前,在永昌郡怒江流域,为了造能在怒江和印度洋里航行的河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