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侧面引诱袁术出手导致天子蒙难,这种歹毒之计,文若又岂会教我……唉。
不过,文若有文若的苦衷,他的持重,虽然不能让我开拓,却能让我保住天下第一忠于今上的汉臣之名。若是我真为了不被袁绍攻打,就在这种大是大非上动摇。将来陛下若是真的遭了不测,以我现在依附袁绍的姿态,肯定得表态拥戴袁绍所立的傀儡燕王了。
如此一来,我军在天眷方面目前的优势,可就彻底成了劣势——今上在位,我是跟今上有恩的人,袁绍是跟今上互有猜忌的人。燕王继位后,袁绍才是首倡拥立的第一功,到时候愈发煊赫熏天,而我却成了曾经劝阻袁绍拥立燕王的人,恐怕不出数年,袁绍挟新君之命,光靠‘朝廷’旨意,都能夺走我不少权柄郡县!如今刀头舐血拼死打下来的疆域……”
政治站队带来的遗产,一旦换了皇帝,那就都不在了,而且甚至要彻底翻盘。
当初关东士大夫之所以不能忍董卓废立,其实其中还有一层原因——当初他们都表态支持过何进了!何进是趁着先帝死的时候,打时间差立了刘辩后立刻诛杀了蹇硕。董卓假借先帝原意立了刘协之后,一旦刘协长大,如果天下太平,未必不会清算当初帮何进的人。
真要是有那一天,袁绍这些人,说不定就是桓帝杀梁冀时那些“梁冀党羽”的下场,而何进哪怕已经死了,说不定都会被当成梁冀第二清算其家人。
或许刘协长大了依然会仁慈,但那些人都不敢拿自己的命去赌遇到一个仁君,只能说华夏文明谋立的猜疑链太残酷了,不死不休,非得一方彻底斩尽杀绝斩草除根,另一方才彻底放心。
曹操还是很清醒的,他知道荀彧和郭嘉都是对事不对人,都是在帮他出谋划策,没有私心,但他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郭嘉更灵活,但也因此更妥协。
荀彧没那么多奇计,但荀彧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