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之所以能得后来的学界大名,成为当世“文科蔡邕第一,理科郑玄第一”的学界泰斗,就跟他调过四分历误差有很大关系,那都是几十年近百年才出一次的官方数学重大成果。
但是,诸葛亮跟郑玄交流之后,他的认知就更加高屋建瓴了,因为诸葛亮是跟着李素学过现代物理知识的,而且知道李素让他解放思想、大胆怀疑、大胆相信宇宙中万物都有环绕运动,太阳也未必是宇宙中心。
诸葛亮从郑玄提到的四百多年来,从秦国修颛顼历,到后面司马迁《太初》、刘歆《三统》、李梵《四分》、郑玄《修四分》,敏锐意识到“每隔七八十年就会自然累计到超过一天的误差量,导致历必须重新调整”。
诸葛亮代入到李素交给他的算法里面自己琢磨,最后居然算出了“太阳本身肯定在绕一个更加宏大的虚空中心旋转,而且这个旋转的弧度非常巨大,几乎让他难以表述。但这个弧度带来的岁差却能算出,大约是每运行71年就导致浑象滞后误差一天”。
诸葛亮当然不知道,那个只存在在他公式里的虚拟的“太阳环绕转动的虚空点”,其实就是银河系中心了,他还没这个认知能力,但是他至少已经从数学层面上把这个漏洞堵上了。
如此一来,华夏古代修历,也就不用再跟司马迁、刘歆、李梵、郑玄那样“每隔七八十年再混一次工资”了。
诸葛亮直接把这些简单重复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给消灭了,他再次修过的《四分历》之后,从此只需要每用71年浑象天图往后延一天,就不用再专门立法了。
后来,诸葛亮总结过的这套《四分历》,被定名为《诸葛四分历》,一直用到华夏文明封建制度终结的时候,都没有再修。
而郑玄当诸葛亮把从司马迁到他本人的工作贡献都用简洁公式总结了一下之后,那表情简直是相当精彩,如丧考妣。
“从司马迁到刘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