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范公堤 > 第二章 务实去华

第二章 务实去华(8 / 10)

水。

那时,范仲淹只二十出头的年纪,一剑一琴相伴游学关中,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封于齐地的姜尚、骊山下的秦陵,都让人感慨深思。遇见终南山上清太平宫的王衮、王镐父子,还有周德宝、屈元应这些方外之士,时而讲《易》论道、弹琴书篆、倚松听笛,时而扣弦而歌,响彻星汉,多么清雅喜乐!长了很多见识,结交了很多朋友,不少后来成为终生至交。不过那一年恰逢大旱,沿途州县村庄灾情不轻,甚至多有颗粒无收者,所见百姓贫病饥困,范仲淹竭力相帮,可书生一人之力实在渺小,眼睁睁见贫的益贫,病的还是病,他更加坚定了或为良相或当良医的志向。

回到长山,见朱家兄弟们和以前一样,还在花天酒地地过活。其实父亲去世后家中已经相当拮据,母亲不得不变卖首饰古董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可朱谌、朱诺、朱谦悄悄在外面租了房舍,在那里吃喝玩乐,每天夜游到很晚才回来,依旧绫罗绸缎,革履玉带,日日光鲜,母亲劝他们也不听。自己忍不住,说了几句“太奢侈了吧”“家里买盐都省着呢”“多读读书不好吗”,朱谌鼻孔里“哼”了一声:“多事!”朱诺冷冷地说:“我们用我们朱家的钱,关你屁事?”朱谦继续玩得兴高采烈,干脆懒得理睬:“就是,我们朱家的事!”范仲淹,那时候还叫作“朱说”,闻言吃了一惊,什么朱家的事朱家的钱,我难道不是朱家的?疑骇之下问母亲,母亲愣了愣说“覅睬俚”,别过了面孔;再追问,她就眼泪汪汪地摇头。无奈只好去问范吴,范吴被逼不过,告诉他说:“其实耐是姑苏范家的孩子,夫人奈辰光无拨办法,带耐嫁到朱家来嘎。”

“朱说”如五雷轰顶,只觉得这二十多年活得浑浑噩噩,难怪兄弟们格格不入,吵架时骂“带犊子”,原来以为是污言秽语,竟然是真的!当即简单收拾行李,带上一琴一剑,径自去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学习。

应天府是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