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明末不求生 > 第163章 山中岂桃源(二)

第163章 山中岂桃源(二)(2 / 4)

可以说西军能够进行这种毫无利益可言的屠杀,完全是靠张献忠塑造出来的严格纪律来推动的。否则一支军队根本不可能在毫无收获和回馈的情况下,连自己人都进行灭绝性的屠杀和清洗。

这几乎接近于苏联的大清洗了。

相比较每到一处就毁灭一处的满洲兽军,和纪律越来越糟糕、破坏性越来越大的明朝官军,农民起义军并没有破坏地方。

正相反,大量数据说明了农民军占据的地方,社会生产急速恢复、经济也得到惊人的增长。那种把农民起义军说成“流寇”,说他们只会破坏,不懂得建设的论调,是完全没有数据和史料支撑的。

大西军进入云南以前,万历六年云南的耕地只有一万七千顷,明末的天启初年也还是一万七千顷左右。可到了清军打败大西政权,占领云南的顺治十八年时,云南的耕地已经达到了五万二千顷之多。

即便去除沐庄田和土司田,依靠大西军自己开垦出来的新田也达到了近二万顷之多。

以人丁而言,明末云南有丁数二十万左右,大西军治滇后期增长为二十三万,清军入滇后的顺治十八年再统计则只剩下十一万丁。

可见农民军治滇时期,云南人丁数量比之明末增加了14%,清军入滇后,人丁数却减少一半以上,直到七十年以后云南人丁数才恢复到大西军治滇时期的水平。

谁才是“流寇”,谁才是只懂得,不懂得建设的人,还不明晰吗?

大西军入滇前夕,云南米价已经涨到了每石十几两到三十两的水平。然后大西军入滇一年以后,云南米价就恢复到了三两到八两左右,到后来孙可望大治云南的时候,甚至到了米价一石七钱而已。

相反清军入滇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把米价从大西军政权覆灭前的十二两上涨到了一百两一石的地步。

谁才是建设者,谁才是破坏者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