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他呢。”
......
果然,兖州各地的官吏们,对于这个打着司马懿大旗前来的少年郎,并没有丝毫的不敬,他们自以为乃是司马懿的门下,对于司马懿派出自己亲信来看望他们的事情,也没有太多的抗拒,哪怕对方年纪还小,可是这娃娃也不能小瞧啊,他身后,是能扯出一帮子公羊派大佬的。
尤其是当今皇长子的师君,崔大家,那就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这也算是司马懿变相的向麾下展示自己的力量了。
袁耀在兖州境内,整日跟这些官吏们打交道,整个人也都自信了很多,兖州的大事名义上由他来处置,这让他越来越具有做大事的那种气势与风度,而与各地官吏们的交谈之中,无形中的打探较量,让他更是成熟了不少,褪去了年少与稚嫩。
对于袁耀的改变,诸葛亮暂且还是不知道的,他整日都在忙着编订律法,延康十二年过去了大半,天子有令,律法要在今年内完成,明年正式开始施行,还好昔日的算学大家刘洪编制了新律法,十二月为一载,若是按着原先的十月一载,只怕诸葛亮是无法完成天子的要求的。
礼法之争,暂且停息了下来,双方都在各自的领域上下足了功夫,想要压倒对方,例如王象这一批人,就是在编写礼法的时候,将很多事情都归拢到了礼法之上,礼法,固然是国中大事,刘熙对此很是上心,亲自吩咐这些人,国中礼法,不可过于繁琐,简而行之。
对于天子的吩咐,他们是不敢不听的,从君臣相见之礼,庙堂之礼开始进行简化,去除了很多没有必要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君臣之礼,对于天子的敬重是必要的,可没有必要弄得太过于繁琐,例如先前,天子在开口的时候,众人都要倾身竖耳这样的礼仪,就遭受到了废除。
按着天子的原话就是,别光想着该行什么礼,要多在乎朕到底在说什么!
故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