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的人,都开始点起了头,因为她不仅说的有道理,而且,也不用大臣们自己掏钱,说不定国库出钱,他们还能捞一些免费送子孙去洺山书院读书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李秀宁专门要说‘贫寒’学子的原因。
当一个人,做到了高官显贵的位置,就成为了国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思考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利益。
“父皇,朝廷目下没有战事,国库宽松,可以自今年起,每年拨付至少二百万贯,用于资助贫寒子弟到洺山书院读书。”李世民作为尚书令,率先跳出来支持李秀宁道。
“准奏。”
虽然每年二百万贯有点多,让李渊有点心疼,但是,他还是很痛快的答应了,他不能寒了李秀宁的心,寒了天下贫寒学子的心。
“臣女要奏的第三事,便是摒弃现有户籍政策,使士农工商四民不分彼此,自由发展,以开放的姿态……”
李秀宁说了很多,但是,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学习夏国的各项管理制度”。
如果,她这样的提议,在两年前提出来,朝堂上恐怕会有一个算一个,都会向她开喷,但是现在嘛!
群臣虽然私下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但是,却并没有跳出来跟李秀宁唱反调。
因为,去夏国感受过一两次那种自由的氛围的他们,感觉好像还不错,并非是没有特权,自己就会寸步难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