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境,须得有一名青壮做庇主,如果没有青壮托庇,老弱妇孺一概不收,而顺利入境的青壮却只能选择托庇一人。
这法子虽然依旧冷血、苛刻,不过,相对于之前一棒子打死的法子,已经很是人道了。
豫州,曹操在挑三拣四,这对于庐江百姓来说不是首选的避难之地,孙策的丹阳郡倒是不禁出入,可是,庐江百姓总是觉得江东军难敌荆州兵锋,万一荆州大军顺流直下,攻袭丹阳,那又该如何是好?
思来想去,唯有李贤的九江郡才是稳妥所在。
首先,九江郡内驻有精兵,不必担心荆州军的威胁,其次,九江郡内粮秣充足,无论流民是不是青州,都可以得到一份果腹的食物。
庐江百姓背井离乡,为的还不是苟延残喘,存活于世?
李贤的九江郡对于流民来说,宛若人间乐土,世外桃源。
在庐江与九江的交界处,李典、刘进使人设立关卡,一来,为了甄别细作,防止荆州军卒刺探军情;二来,却是为了管理流民,流民逃难而来,自然毫无秩序可言,如果不加以统筹管理,很容易闹出乱子。
庐江与九江有数百里交界,其中,多数地方由山川河湖阻隔,只有少数道路可供同行,为此,李典、刘进总共设立了十二处关卡。
这一日,刘进正在关卡处巡弋。
“铛铛铛,肃静,不可喧哗,排队入关卡者可领食物,滋事生非者不准入境”
“铛铛铛,入关者须得上缴凶器,不可私自藏匿,有私藏着,一概严惩不饶”
“铛铛铛,上天有好生之德,李贤李使君仁德无双,愿意赈济流民,然而,却也不能白养一群吃白食的家伙,入关者,须得做工抵粮,有不愿做工者,即刻回返庐江,概不追究”
一名又一名敲着铜锣的军卒来回游走,将李贤定下的规矩大声宣扬。
一开始,庐江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