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郡,近日多有流民携家带口逃难而来。【】
荆州军入境以来烧杀劫掠、恶名远扬,庐江百姓畏之如虎。
故土难离,然而,相对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绝大多数的乡人百姓还是选择了逃遁他处,暂避锋芒,便是不少富家大户都抛家弃院,摆出一副避难的姿态。
如果有选择,谁也不想四处逃难,只是,留给庐江郡百姓的选择真的不多,要么留下来,面临荆州军的劫掠,要么逃走,舍弃不动产,换取家人平安。
人命与钱财,孰轻孰重,多数人都分的很清楚。
事实证明,孙策的江东军虽然实力不凡,可却难阻荆州兵锋。
五万大军呀,江东军不过两万人马,如何抵得住?
荆州军摆明了是为复仇而来,除了别无选择的孙策麾下,谁也不想成为复仇的牺牲品。
于是,越来越多的庐江百姓往东逃窜,而九江就是流民最佳的选择。
乱世,人命贱如狗,流民所带粮秣不多,一旦招揽入境,粮秣的消耗便是一个大问题。
庐江北临豫州、东靠九江、南临丹阳、西近荆州,刘表的荆州军由西而来,庐江百姓只能东、南、北三个方向逃窜。
一开始,曹操治下的豫州并未限制流民入境,可随着人数攀升不止,豫州粮秣吃紧,无奈之下,曹操只得选择一种颇为冷血的方式来遴选流民:去芜取精,留下青壮,剔除老弱。
这种法子短期内有利于曹操实力的增长,可长远来看,却是弊大于利的事情。
毕竟,名声这种东西不是说有就有的。
曹操讨伐黄巾,好不容易有了响亮的名头,如果因为流民一事一落千丈,那岂不是因小失大?
因而,荀、程昱谏言曹操,让其三思后行。
曹操思虑再三,决定采取托庇入境法,也就是说,逃难的庐江百姓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