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有些意动的看着蒂姆西,如此潇洒的人物,即使在法国也不容易遇到。外型不错也就罢了,难得的是有地位有身份,年纪也不算太大……几句话的寒暄过后,蒂姆西才转向苏城,道:“恭喜苏董,大华实验室在碳纤维方面的研究进展,出乎我们的预料,我这次来,就是希望将哈利伯顿和大华实业的合作关系延展到材料领域。”
苏城听的莫名其妙又颇有期待,按捺着用英语道:“你得到消息的速度比我还快,大华实验室在碳纤维方面的进展,说实话,我本人并不知道。”
“我们也是通过专利局才了解到的,大华实业研究成功了各向异性的沥青基碳纤维。”蒂姆西并不掩饰来源,像他们这样的超级大公司,时时刻刻都在检索着专利,虽然不至于去做专利强盗,但有什么领域内的新东西出现,总是要有所了解的。
苏城诧异的问:“吸引你们的是什么?”
“专利说明书上有大大降低了成本,只为同类型产品的10%的字样,考虑到你们的产量,公司希望能以合适的价格,采购部分或全部。”蒂姆西一副要包圆的架势。
这没什么奇怪的,全球每年的碳纤维的产量都很低,单论到一个工厂,年产百吨碳纤维的都属于大厂了,刚研发出来的碳纤维,年产10吨都算是不错了。若是真能降低90%的成本,蒂莫西巴不得越多越好。
碳纤维本来就是供不应求的产品,哪怕到了21世纪,碳纤维的产量也达不到大量工业化的标准。最起码,这种能替代钢铁的产品,远不能达到钢铁的产能和成本。所以,碳纤维的每一次降价,都能强化它的普及,而它的普及,其实更多的是取决于它的价格。
再差的碳纤维,也有超过传统材料的指标优势,以90年代初的需求来看,哪怕是王赟之前做出的同向异性沥青基碳纤维,也是有销路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罢了。各向异性沥青基碳纤维的各项指标比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