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时代的北方,应该算是草木植被非常丰茂的,因为人口的缺少和开发的无力,使得终唐一代只有关中地区被开发到了即将崩溃的程度,而现代相当繁华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一代根本没有开发,所以也可以这样理解,大唐的二百多年,就把关中地区的潜力给挖光了。
不得不说,现在黄土高原的惨状,也有大唐的一份大功劳在里面。
苏宁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在闭关时期也给李二陛下上了几道非常秘密的折子,也就是关于开发江南和华北地区的折子,开发江南的命令已经得以贯彻,并且开始执行,虽然速度很慢,可是二三十年之内,苏宁有生之年,乃至于李二陛下的有生之年,都有希望看到鱼米之乡的诞生,只不过关于华北地区,额,其实还是比较惨的。
不说山东士族在这个时候的存在,早在战国时期,黄河下游这一带就被称之为中原,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夏代和商代这两个中华文明明的起源朝代的政治人口经济中心都在华北平原地区,一直到了西周时代才将都城迁到了如今的长安地区,开始加强对西方的统治,并且设立秦国以开拓土壤,镇守西方,为周天子牧马。
而在那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中华大地的人口经济中心还是在华北平原这一代,著名的山东六国和山西秦国的对抗也因为此而步入战国时代,只是自从秦灭六国之后。华夏的政治经济中心就逐渐往西转移,长安和洛阳成为了中央强大政权的象征,无论是汉代还是三国或者是晋代,都以长安和洛阳为政治经济,开发关中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最早的天府之国乃是关中,并非蜀地。
所以从汉代开始,山东地区就已经不再是政府的最重要关心地点,关中地区才是最重要的地方,山东地区的开发就此滞留起来。再加上那一段时间好几百年中华大地就没有统一过。所以山东地区的开发也就不用提了,一直到隋朝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