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足足提高了数倍,这……恐怕不妥吧?”
徐谦顿时来了精神,道:“伯爷既然要算账,好吧,我便和伯爷算一笔账如何?”
算账……
原以为这家伙会和自己讲一番大道理,谁晓得他居然来算账。
你丫的还是朝廷命官吗?你还是巡抚吗?你不是应该讲一讲春秋大义,说一说百姓疾苦?
本来刘瑜来之前,就推演过徐谦的说辞,心里几乎已经料定,徐谦肯定会拿百姓疾苦什么的来堵自己的嘴,对于这种辩论,刘瑜早有准备,也打好了腹稿,好歹也是刘伯温的子孙,每天闲的蛋疼在乡中除了坐着轿子看看自家数不尽的良田,就是呆坐在书房里数蚂蚁,辩论……显然是他的强项。
结果徐谦这厮,居然要和你算账!
刘瑜故作淡定,露出矜持微笑,心说你既然要算,那就算吧。
徐谦旋即道:“敢问伯爷,前年的时候刘家种了多少亩桑田?”
刘瑜沉吟一下,道:“那时种的少,不过五千亩。”
不过五千亩,就可看出刘家的豪气,五千亩地,足够养活五千人了,可是在刘瑜口里,也只是不过而已。显然他还觉得少了。
徐谦道:“不知产丝几何?”
刘瑜回忆了一下:“似乎是九十余担。”
一担即是一百斤,算下来,等于是九千斤之多,实在不少。
徐谦又问,道:“那么上年,刘家又种了多少亩桑。”
刘瑜道:“四五余亩。”
徐谦笑了:“不知产丝多少?”
刘瑜道:“近千担。”
可见刘家见产丝有利可图,于是到了上年,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产丝了。
徐谦道:“前年产丝九十担,上年产丝近前担,那么本官想问,前年生丝发卖之后,刘家获利多少,上年又获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