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楚汉争鼎 > 第503章 迁都

第503章 迁都(1 / 5)

项庄想要迁都的念头正变得越来越强烈。

项庄之所以决定要迁都,并不是因为秭陵的格局太小,事实上,秭陵背山依山、龙蟠虎锯,作为国都那是绰绰有余,而且秭陵还是一座新筑之城,发展潜力巨大,周边拥有大量的土地可供扩充,既便再增加五十万人口也能承受得了。

但是秭陵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过于偏安东南一隅。

如果楚国仍只有江东四郡,那自然是没什么问题,但是随着九江郡、荆襄四郡、巴蜀二郡以及梁地五郡先后纳入楚国,尤其是汉国再将三川郡割让给楚国之后,秭陵作为楚国国都的劣势就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最大的劣势就是距离中原太远,如果中原有个突然变故,譬如汉军出兵函谷,或者齐王称帝之类的,由于相隔太远,楚国的反应难免就会慢上半拍,等楚军从秭陵过去,没准黄花菜都已经凉了,很容易错失机会。

华夏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将大明帝国的国都从南京迁往燕京?难道他就不留恋南京的繁华和烟云么?难道他就很偏爱燕京的风沙么?当然不是,朱棣大帝之所以决定迁都,就是因为南京距离九边太远,当北元寇边时朝廷无法及时做出反应。

项庄不敢以明成祖自比,却也知道将楚国国都从秭陵迁往中原的必要姓,这可以说是大势所趋,绝非人力可以逆转。

而且,将国都从秭陵迁往中原还有个莫大的好处,那就是能够极大地带动中原地区尤其是梁地五群的发展,自秦末乱起,梁地五郡久经战火,再加上梁王彭越、齐王韩信都不善于治理国家,导致整个梁地人口锐减、百业调蔽。

秦始皇时期,梁地五郡的人口曾接近千万,几乎占到秦帝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然而现在,梁地五郡的人口甚至已经不足五十万,曾经村镇林立、鸡犬相闻的中原大地,现在却是一派“路有白骨,千里无鸡鸣”的末世景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