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双手微微颤抖的接过书册,随便翻看了几页,只见上面都详细的记录了当事人的姓名、住址、争讼田产的位置、大小、肥瘦,案件的简单情况以及背后的主使人,十分详尽,虽然姓名不知道真假,但是派人一查便清楚了,而且背后主使人的名字都眼熟的很,多半是本地或者周围几个县的大户缙绅。
“混账!”海瑞猛拍了一下书案:“倭寇作乱,生灵涂炭,东南板荡,圣天子宵衣旰食,有东顾之忧,尔等世受国恩,本应为国分忧,想不到却,却——”说到这里,他已经气的骂不出来了。
海瑞也不是傻子,看徐渭这般做派,自然知道对方花了这么大心力弄了这本书册,肯定是有所企图的,他站起身来,深深的向徐渭躬身作揖:“徐相公的意思我明白了,本官哪怕拼的这顶乌纱不要,也要上书朝廷,把些发国难财的蠹虫给揪出来。”
“海大人!学生并不希望大人上书朝廷!”。
“不希望上书朝廷?”海瑞皱起了眉头,好奇的看着对方,他自从为官以来见过的都是恳求他为民做主的百姓,自己也素来以此为自豪。眼下自己都表态愿意豁出不当官也要管这件事情,徐渭却又打退堂鼓了,这就奇怪了。
“不错,至少不是直接出面!”徐渭笑道:“老父母也都看到了,这册子上的牵涉到的缙绅少说也有三五十人,若是细究起来,只怕周围几个州县的缙绅或多或少都会牵连进去。大人虽然有必死之心,只怕也未必能把这么多案子都办成了!”
“本官也知道这书册后面的势力颇大,只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海某一人生死事小,大明东南的安康事大!”
听了海瑞这番话,徐渭也有些感动,他低咳了一声:“老父母所言甚是,不过学生倒是有个两全的法子!”
“两全的法子?你说来听听?”海瑞好奇的问道。
“大人,这六百多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