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他曾游历秦国,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他说“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于此同时又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谓之“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
荀子还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兰陵。他曾经传道授业,他的弟子当中有一对师兄弟最为著名一个是韩非,而另一个就是李斯。
此时,身为韩国公子的韩非已经回到韩国,正在努力的向韩王宣传自己的主张,但却没有受到韩王的重视。而他的师弟李斯却选择了效忠秦国。作为他们的老师,荀子怎么也没想到子的学说真的被李斯发扬光大,而韩非的创立的法家学说也为华夏史上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毫不客气地说,是荀子的两大弟子造就了大一统的封建集权制国家,大秦帝国!
李斯和韩非相比出身就显得卑微了,他在师从荀子之前不过是一个楚国一个郡的小吏,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米仓内的硕鼠。因为他在米仓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戏,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
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李斯觉得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在人人争名逐利的战国时期,李斯自然也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来的。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才辞去小吏拜子为师。如今终于学成,李斯就把大秦当成了自己将来可以混吃混喝的米仓。这个时候的李斯完全没想到,大秦这座米仓超乎想象的大,也完全没想到他自己会成为一只名留史册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