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专门的史官记录朝会内容,以及天子及群臣的发言,并且大朝会就是一堵四面漏风的破布,任何事情大朝会上一公布,到不了晚上整个南京城关注的百姓都能知道,重要的议题第二天时政报必定会大肆报道,如果是新政改革,必然分析利弊,当然歌功颂德的必不可少,抨击的绝对没有,比如土改产生的舆论风潮,报社便是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另一种性质是隐秘性,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小朝,因为小朝时候朱慈炯不允许史官乃至起居注出现,所议的议题若是天下尽知,那么必定是当朝的十几二十来个官员所泄露,朱慈炯若是想追责,一查便知,与朝的官员没人愿意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
钱谦益站起躬身道:“礼部已将长公主下嫁一应事宜办妥,驸马府最迟本月底便可装饰一新……”
“钱卿做的不错。”朱慈炯赞了一句道:“朕可只有这么一个姐姐,婚嫁大事绝不容出半点差池,礼部筹办得宜未必有功,但若办的不好惹皇姐不愉,便是大过,钱卿可明白。”
“老臣明白。”钱谦益额上冷汗直冒:“皇室婚庆嫁娶乃礼部份内事,老臣身为礼部尚书自当尽心尽力,必让上皇、上后、陛下、公主满意。”
朱慈炯嗯了一声,没再多说,有些话点到即止便可,按照朱慈炯原本的意思,长平公主的婚事是打算安排在圣武四年十月举行的,只不过为了不让长姐徒留遗憾,故而延期到了圣武五年的五月十八,若是长平不知道父皇、母后尚在人间倒也罢了,可如今既已知道,若是不让父皇母后出场送嫁,徒留遗憾不说,长姐岂不是要对他心生不满,朱慈炯血亲没几个,可不打算让自己唯一的亲姐责怪他一辈子。
所以按照原本朱慈炯的打算,李自成在还有少许利用价值的情况下不会死这么快,崇祯帝后要想走到世人面前起码还有三五年的光景,但长姐的年纪已经二十出头,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