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悍然攻城,若非史可法赶至调停,只怕早已酿成大祸,然而高杰入不得入城就在四边烧杀抢掠,杀的‘烟火蔽日、僵尸遍野’,这样畏敌如虎,对待百姓却如屠猪狗一般的大将,就算掌兵五六万,南京朝堂谁又敢对其寄予厚望。
第三支是驻扎在淮安的刘泽清,李自成进攻北京之前,崇祯命他入京勤王,他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不久大顺军进入山东,他带领主力又逃到淮安,此人连顺军都不敢与之一战,指望他去和打得李自成大败的满清铁骑去死战,无异于异想天开,只怕满清大军还没开到淮安,这个鼠辈早就跑到千里之外去了。
第四支是驻扎于寿县的刘良佐,此人和高杰几乎一个德行,对老百姓烧杀抢掠绝不手软,可对上顺军闻战即溃,而且他还有个弟弟名叫刘良臣,早在崇祯四年大凌河之役时任游击,就已随总兵祖大寿投降清廷,如果满清南下,刘良佐至少有八成的可能会投靠满清,委实让几位阁臣放心不下,自然也不会寄希望于他。
第五位是驻扎在真州的靖南伯黄得功,离南京最近,主要战绩是迫降五营兵,擒马武,杀王兴国,破张献忠,算的上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良将,只是可惜兵力薄弱,所部不足两万,在众臣眼里根本起不来什么作用。
最后一支就是天子南下以后选用流民整编的兵马了,可这支兵马对于现在的南京朝臣来说还是个迷,有多少兵勇他们都没弄明白,不过一支整编不过数月,还全基本都是南下流民组成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各位重臣嘴里不说是怕伤了朱慈炯面子,心里其实不屑的很,自然也不会指望这所谓的新军去抵挡如狼似虎的清兵。
如此一来整个南方的六支兵马,在内阁诸位大臣的眼里都不足堪用,那么万一清军南下,圣武朝廷拿什么去抵挡,除了议和以外,诸阁臣实在是也没有别的办法能让朝廷偏安一隅了。
现在天子震怒,将五人商议好的议和方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