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具有的觉悟和技能,否则没人会给你卖命。
第二件则是赵无忌提出的,有关治理辽东的方略。
赵无忌在奏折中指出,数量庞大的辽饷,已经成了盘踞在朝廷身体上的一个巨大吸血管,让羸弱已久的朝廷财政不堪重负。
如何解决辽东问题,赵无忌提出了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便是他毛遂自荐,主动请缨镇守辽东,为国保卫边疆,在奏折中赵无忌宣称,只要他在辽东一日,鞑子便一日不敢犯边。
第二个建议便有些石破天惊,赵无忌提出要裁撤关宁锦防线,放弃锦州,杏山,塔山,甚至宁远等城,明军退守山海关。
赵无忌对此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那便是明军根本无法掌控城池之外的地域。
如果是黑旗军这样的强兵,自然便没有这个问题,但关宁铁骑虽然在大明的官军中属于战力最强者,但一旦强大的满清骑兵来犯,他们唯一的应对之策也只是退入城中,利用坚城固守,顶多会偶尔出城,偷袭一下落单的清兵部队。
这样做的后果便是,明军只能控制以锦州为首的四座坚城,却无法掌控城外那大片广阔无垠的地区,因为明军野战打不过满清。
这也是为什么辽饷会高达每年几千万两的原因。
掌控不了城外的区域,也就意味着在那里的明军,得不到来自领地的任何财税收入,也得不到领地的任何粮食补给,所以驻守辽东的士卒越多,朝廷就需要越多的粮食财物,运送去辽东。
古代也没有高铁,嗖的一声几个小时就把粮食运过去了,这时的运粮只能靠人力畜力,而人和动物在路上也要吃饭的,这一路上人吃马嚼,一斗米运到辽东,顶多能剩下两三成。
所以在赵无忌看来,大明之亡,跟这个作用不大,却吸血能力惊人的关宁锦防线,很有关系。
若是赵无忌在辽东,他自然是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