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七百零九章开始谈判

第七百零九章开始谈判(2 / 4)

手机一般,在欧洲大陆得到了狂热的喜爱和追捧,数千年来,一直如此,长盛不衰。

大明的各种商品在欧洲都非常受欢迎,由于大明采用白银作为货币,所以这些洋商们想法设法地乘船前往世界各地,开采并收集白银,再来到大明,使用白银来交换那些精美的商品,只要他们能顺利地将这些商品运回欧洲,马上就能获得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

然而如今明帝国的执掌者,从皇上到大臣,他们一直自命为天朝上国,甚至认为大明是地球的中心,并因为此,而将一切洋人都当成蛮夷,他们根本不在意海洋,对这些前来贸易的洋商谈不上反感,但也谈不上欢迎。

大明朝廷的重心全都用在了应对北方威胁巨大的游牧民族身上,至于海军,则被他们视为累赘而逐渐缩减,朝廷甚至挪用海军的经费用来给皇帝修建陵墓,兵部也曾把海军水师调到运河,把水兵当做运输粮食和货物的船工使用。

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但开辟了崭新的航路,同时也开辟了一条海上丝绸香料之路,郑和以武力威慑和互惠贸易双管齐下,无敌舰队所过之处,四夷宾服,这使得印度洋一度成为大明的内湖,也使得许多印度洋的国家成为明朝藩属。

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西南海岸,霍尔木兹,亚丁和非洲东海岸的摩加迪沙,孟巴萨,拉瓦尔,这些地方统统被郑和所慑服,郑和以这些地方组建了大明的北印度洋朝贡圈。

由于由于大明朝廷上下的迂腐思想,以及郑和的身份(他是一名太监,也就是宦官,天然就被文官所看不起。),郑和的成就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相反,在郑和死后,大明实施海上收缩战略,主动撤回了在印度洋上的明军士卒,把印度洋拱手让给了欧洲人。

海禁发展到最后,大明的兵部尚书刘大夏邀名卖直,更是一把火烧掉了郑和下西洋时得到的各种珍贵地理航路资料以及建造宝船的资料,结果他这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