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大太监王安赏识,以为亲信,王安死后他备受打压,受王安的牵连被迫离京前去江南,而崇祯即位后,他再度得到了启用,并被崇祯委以重任。
曹化淳的一生对崇祯可谓是忠心耿耿,他和宫中的大太监王承恩,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野心不大,他虽然手握重权,但平时待人处事公平公正,办事也是滴水不漏,从不以权谋私,因此深受崇祯皇帝的信任。
他此番离开京师,来到这冀州城外,乃是奉了崇祯的旨意而来,他此行的任务,便是前去山东,宣读崇祯的诏书,将赵无忌带回京师,并将赵无忌的权柄移交给另一个太监高起潜。
与能力平平却又野心勃勃的高起潜相比,曹化淳为人一向淡泊,他信奉道教,崇尚黄老的道家思想,道教的清静无为恰与他一向淡泊的性格相契合,他还有个道号叫做‘止虚子’。
其实原本宣读旨意这种小事,是用不到像曹化淳这样在宫中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亲自前来的,但是此事由于涉及到对赵无忌的任免,事关重大非同小可,所以反复斟酌再三之后,崇祯最终派出了曹化淳,前来山东宣读旨意。
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上,君王无数,而亡国之君也出了很多,很多的亡国的君主不是是穷奢极侈,横征暴敛,闹得天怒人怨,便是荒淫无道,整日沉迷于酒池肉林中,不理国事,跟这些人比起来,明朝的崇祯皇帝看起来却最不像是亡国之君。
他勤奋好学,他聪颖贤明,他还勤俭节约,礼贤下士,更是可以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这样的一个皇帝,似乎放在哪个朝代,都至少是一个守成之君,若是赶上年头好,老天爷给力,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给他弄出个康乾盛世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种种偶然或是必然的因素掺杂在一起,不断的天灾人祸接踵而来,最终还是无情地导致了明朝最终的覆灭,而崇祯也被迫上吊于煤山。
其实崇祯想拿下赵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