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下,贸然向皇上进谏,然后被整个官僚系统不明不白的整死,这不是牺牲,这是送死,这么做除了能得到一个冒死进谏的名声外,几乎什么用都没有,这样牺牲的价值基本为零。
崇祯皇帝自登基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勤勉政务,期待自己能成为尧舜那样的明君,他的勤奋程度,不仅仅在大明的历史中,便是在整个华夏王朝的历史中,像他这样勤勉的帝王也不多见。
他的身材清癯瘦削,外表沉稳持重,神态庄严,幼时的经历又养成了他俭省的习惯,他自小便通过自学阅读了大量的经史著作,儒家的正统观念对他影响深远,毫不夸张的说,他的学问和修养,在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少数人。
然而,他的缺点也同样的鲜明,刚毅的外表下面,内心最深处却隐藏着软弱,重大事件发生时,往往便会失去信心,放弃努力,等待命运的安排,性情又过于急躁,此外,与历史上很多皇帝一样,他的猜忌心也很重。
治大国如烹小鲜,他的急躁性情,使得后代的史学家常常扼腕叹息不已,也曾有人说,若是换一个像万历般几十年不上朝,不管事的皇帝,大明也许还不会亡得那么快。
方向反了,越努力,反而会离目标越远,同样地,一个勤奋的庸才君主,他越勤奋地做事,反而只能使得国家越快的败亡。
崇祯身边,除了始终忠心耿耿的王承恩外,并没有太多值得信任的心腹,就说这御书房内,除了王承恩外,崇祯背后还侍立着两个年约十五六岁的小太监,别看他们一副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样子,宫中关系错综复杂,谁知道他们又是谁的眼线?谁知道赵无忌今日对崇祯说的话,明天会不会传遍京师?
因与后金走私而赚的盆满钵满,富甲天下的山西晋商,朝中诸公就当真对他们的行为一无所知?能在朝堂上站立者,哪个是易与之辈,个个都是精明过人,晋商能在京师附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