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帝国空军没有放弃这种已经服役了30多年的轰炸机,还继续进行改进,提高其作战效率。
关键就是,“轰-9”的可靠性极高,而且拥有高达35吨的载弹量。
虽然在以防空导弹为主的现代化防空系统面前,“轰-9”再也无法像波伊战争那样,几十架组成一支编队,飞到目标上空投下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炸弹,采用乱炸一气的方式彻底摧毁目标,但是凭借强大的载弹能力,超过1万千米的航程,再使用射程达到1500千米的巡航导弹,“轰-9”依然有巨大价值。
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轰-9”的作战效费比远远超过了后来研制的各种轰炸机。
接着是4架外形优美的“轰-10a”型可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
虽然是全世界第一采用可变后掠翼布局的战略轰炸机,但是严格说起来,“轰-10a”算不上优秀的轰炸机。
这种轰炸机是超低空突防战术的产物。
最初,帝国空军对这种能够在500米以下的超低空,以1.1马赫持续飞行,从而突破敌方防空网的战略轰炸机抱以厚望,准备采购数百架,以取代包括“轰-9”在内的所有战略轰炸机。
可惜的是,获得预警指挥机加强的现代化防空体系,以及以巡航导弹为代表的远程精确弹药,把超低空突防战术送进了坟墓。
结果就是,帝国空军只订购了150架“轰-10a”,而且到现在只接收了70多架。
“轰-10a”的头号问题,就是为了同时实现低空超音速突防,以及洲际航程所必须采用的可变后掠翼。
这种通过改变后掠角度,从而调整升阻比,兼顾大航程与高速度的气动布局存在一个十分致命的缺陷。
结构复杂。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不但死重大,而且可靠性很差,日常维护保养更加是灾难,装备与维持费用高得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