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的问题。
按照帝国新闻界的评论,帝国军队在西北方向上的行动,能够从根本上消除阿泰战役之后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广袤、荒凉的内陆腹地实现长治久安,将其变成帝国的沃土。
关键就是,随帝国军队向西推进的交通线。
早在大战爆发之前,大萧条期间,薛远征就提出过,在西北修建交通道路网络,让当地得到发展。
此后,帝国一直在西北地区大搞基础建设。
可惜的是,不到10年,实在是太短暂了。
从战略角度看,如果大战晚几年爆发,哪怕就5年,帝国在西北方向上的局面都会大不相同。
所幸的是,现在的局面不算太差。
按照陆军司令部的计划,在开春之后,装甲部队就能依托铁路线发起进攻,有望在今年打下叶堡。
这也是陆军订下的战略目标。
如果能在年内拿下叶堡,就有望在明年的春天打下跋窟,获得波沙湾之外的第二个主产油区。
要说,只要能打下跋窟,加上海军攻占波沙湾,帝国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正是如此,彭怀胜才决定派廉旭升去西北前线,由他指挥今年的进攻行动,争取能一举战胜骆沙联邦。
当然,这也跟迢曼帝国有关。
用刘长勋的话来说,如果帝国陆军能按照计划发动战略进攻,那么骆沙军队很有可能被迫在西线由攻转守。
只要骆沙军队停止进攻,迢曼帝国就肯定能够坚持下来。
要说的话,迢曼军队甚至有能力发起反击。
如果迢曼帝国打算对付布兰王国,也需要由帝国陆军来牵制骆沙军队,减轻迢曼帝国受到的威胁。
总而言之,陆军得在西北方向上有所作为。
至于在梵炎洋方向上的行动,在拿下斯里兰卡之后,除非要强攻基布要塞,不然跟陆军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