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批次“哮天”的翼下安装了8个火箭弹外挂点。
靠优秀的起降性能,“哮天”是大战期间使用最为广泛的舰载机。
与战斗机相比,鱼雷攻击机与俯冲轰炸机,就不是新批次那么简单了,全都换成了最新型号。
取代“黄蜂”的是轻轰-4型“朱雀”俯冲轰炸机。
严格的说,“朱雀”是第一种在大战爆发之后完成设计,与开始量产的舰载机。
虽然早在大战爆发之前就已立项,而且完成了前期招标,但是直到去年的第二季度,也就是4月,这种新式俯冲轰炸机的设计工作才全部完成,并且通过了海军验收,在当月获得海军订单。
此外,“朱雀”是第一种专用舰载俯冲轰炸机。
陆航也参加了前期研制,只是在进入正式采购阶段之前,打了退堂鼓,转而采购另外一种俯冲轰炸机。
有趣的是,陆航选中的“猎鹰”俯冲轰炸机其实在海军的招标中,因为太笨重而败下阵来的“鱼鹰”。关键是,陆航后来对这种俯冲轰炸机也不够满意,只采购了几百架,并且很快淘汰给二线部队。
陆航一直没有采购“朱雀”,主要是面子问题。
要说的话,“朱雀”跟“黄蜂”相比,有点像“哮天”跟“台风”的对比。
虽然单论性能,“黄蜂”在大战初期的俯冲轰炸机当中,并不算糟糕,后期型已经算得上非常强悍了,各方面都超过了99舰爆与sbd。从战果来看,“黄蜂”是帝国海军在战争初期的头号功臣。但是到战争中期,特别是随着交战范围扩大,“黄蜂”固有的缺点也被迅速放大。
比如,速度慢、航程短、载弹量低等。
要说,“朱雀”的性能优势,也就体现在这几点上,特别是航程。
“朱雀”可是帝国海军第一种最大航程超过2500千米,挂上500千克炸弹后,作战半径能达到750千米的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