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形成了法与术并重,除了计缘借助道教典籍和秦子舟一起研究“星术”层面不变,对上篇的印诀和一些五行根本妙法有了长足的补充细化,更将之前吟唱道歌的那份主要之意也融入其中。
当然了,计缘也不是什么都往里面放,至少不适合完整的放入,有了完整的《天地妙法》,再加上《妙化天书》,怎么着都够了。
毕竟这两部天书,可都极端花精力了,计缘自己可以说直接站在了相当的成就的高度,可对于一个学道者从头练,可就太难了。
所以计缘和秦子舟都认为,正常初入门的云山观子弟,都该学道门典籍,修习改良自青松道人他们原本的法子的“凡间修行和修心之法”至少三年,才可以初窥《天地妙法》。
有了身边的百多个小字帮助,计缘衍书的时候就可以更放心一些,对于撰写《天地妙法》下篇并无什么心理负担,当然本质上讲,真正会引起“天变”的还是上篇。
计缘写《天地妙法》下篇的时候,《妙化天书》就放在旁边,几乎时不时就会翻阅,二者本就有联系,也算是帮助计缘衍书更顺畅。
……
计缘一入舱内屋舍就不出来了,飞舟上九峰山的人自然也不敢去打扰他,而九峰山飞舟的飞行路线和当初玄心府有所不同,时间也有些差异,所以计缘就在舱内屋舍内待了整整几个月不曾出门。
这一天,计缘将《天地妙法》下篇的一些零碎的细节也全都写完,才算是结束了闭关的状态。
计缘将笔放下,双手向天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身上的筋骨发出噼啪脆响,口中还打着哈欠。
“嗬……呼……真不知道有些人一动不动坐十几年几十年的是怎么做到的……”
计缘喃喃着,难得吐槽一句,随后心念一动,掐算之下知晓已经回了东土云洲了。
三天后,计缘站在甲板上眺望远方,好似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