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再视财力情况,推行分级教育制度。据有心人透露,两江的新式教育制度基本照搬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教育制度,低等教育义务化,整体提高国民素质,中高等教育精英化,又和东方社会学而优则仕地传统结合上了。单单从时代考虑。这种教育制度是最符合当时亚洲社会情况的。
两江各地咨议局筹备文告倒没什么说的。大体上只是表示徐一凡对两江士绅的打击,就此收手。大家相安无事吧。在徐一凡意中,完全打垮这个阶层只有害处没有益处。只等殖产兴业政策卷起地近代资本风暴,将这个阶层彻底摧垮溶化好了…………现在也没必要将他们推得远远儿的是不是?
徐一凡的这些文告。既表明了他求变刷新的决心,接过了当年洋务派的大旗,又让大清中上阶层吐了一口气,这徐一凡倒也不是太平天国一流的人物。大家算是明白了,这徐一凡真地是志在天下!不仅带兵打仗,已经是大清无人能敌,自己更是有一套全盘改良刷新的文章在胸中!
朝廷这个年节也没有闲着,也是在新年新正期间,光绪下了刷新改良求是诏。凡是对大清现行制度有意见的,不论士庶商民,都可上奏,京城科道,六部九卿,都有接受此等奏章并转奏朝廷的责任。
从腊月初四开始,又是一连串的诏书下来。
下世铎夺职待勘诏,谭嗣同接任对日和谈钦差大臣,在北京主持后续议和事宜。
下练兵备倭诏,整理北地现有防营,并练新军,为后续和谈之依靠张本。宋庆赏一等伯爵世衔,加太子太保,赏三眼孔雀花翎,调毅军入京听用。
下兴学诏,下停三海后续大工诏,下…………
朝廷手忙脚乱的一堆诏书出来,让人眼花缭乱。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些诏书的作用就一个,和徐一凡争夺人心!唯一值得重视的就是一个,以练兵备倭名义,调宋庆入京,并准备募练新军,这是在做武力上应付徐一凡挑战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