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一鸟相公。银子递上,缺份到手。其他宗室子弟从汉城到平壤走得叫苦连天,那六爷可是吞着烟泡儿顶瘾,一路上兴高采烈!
到了平壤,以为就算补个队官什么的,公费银子加上克扣的,一个月也有二三百的。慢慢还债,也能混个里外都暖和。这是长差使,比起在京城里面混穷。靠着黄带子讹人,那是天上地下了,他们这些天潢贵胄说起来,一多半儿家里也没余粮啊。那个带肚子的爷们儿,给他补个哨官什么的,给他找个长差事,说不定那五百也赖掉了。
结果没想到,徐大人这位满人之友,这么够交情!给他们调了枪兵,让他们直接接收的朝鲜平安道的地方政权!收了钱粮。他八自己二,再公平没有。什么缸都替他们顶着了,你说说,到哪儿找这么个顶头上司去?
他们接权的时候儿,正好赶上朝鲜地上忙,加收加征。钱和水一样进来。他管着一个郡,每个月也有两千多的收入。花头再大点儿,还不止。还是他那个带肚子的爷们儿没有眼力价,嘀嘀咕咕又说什么瞒着一点儿,多捞点儿。
那六爷当即就义正词严的教训了他,我那六是个朋友!徐大人这么关照,还克扣他那份儿,是爷们儿不是?想捞钱,咱们想别的方儿。正分钱粮该着徐大人的,咱们从其他地方加征加税!徐大人那份儿。一个大子儿都别少!
于是各种各样花头的税捐在那六爷手中诞生,为了起一个好听点儿的名目,那六爷就读了三年宗学的墨水儿,几乎都快倒干净了。前些日子突然听朝鲜属员说,到了夏季地时候,朝鲜百姓用水最多。各地蓄水的袱洲虽然是官产,但是从来不收钱。那六爷马上就认为,这是生的好机会!当即就派人去封了几个大的苻洲,卡住水源。放水一次。按照村为单位,没有一百吊大钱。别想六爷开善门!
此令一下,顿时乡野哄动,简直是道路以目。每次六爷难得出巡一下,都看见那些朝鲜百姓投过来的目光,冰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