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阳光这个时候,从西面撒下,将眼前的山川大地,都蒙上了一层温暖的黄色。就连绵亘在眼前,海拔约有六七百米,在河北东路算是难得高峻的山势,都显得线条柔和起来。
来路也是一片荒凉,只是在长草掩映当中,勉强有一条恐怕连二人小车都难以通过的小径。横亘在眼前的一套大山之间,有一道不知名的溪水南北走向而流。这一道溪水,就让眼前所有一切都活了起来,越发得显得山清水碧。四野里春风拂面而过,绝不似燕地那种寒风直渗入你骨子里。
这一套在河北东路显得已经甚为峻拔的山势,在小溪对面不过几里开外,形成两山对峙模样,山口左近山势差不多有六七十度的倾斜,纵有藤葛,也是极难攀援而上。山口入口处不过四五丈宽,与山势相比不过一线,让人极难想象,这山口里面当真被山势包裹着一处方圆十余里的山洼。
就在这山口处,用夯土和砍伐的木料堆叠起一处木寨关口,在前面还有纵横的土墙作为关口屏护,半山腰的地方似乎还设有草寮更棚。木寨夯土堆叠成的关口虽然不到一丈高,也没有深峻壕沟,女墙羊马墙这些副防御工事。可容一车通过的关门也显得单薄。比起萧言等人在燕地看惯的那些深沟高垒的坞壁来说差得远了,可是对于宋境之内而言,这里已经算是防御森严了。
关墙上面也是平的,没有垛口,也没有旗号。关墙上面有寥寥几个人影,都是布衣布服,也没操持兵刃在手,在关墙上懒洋洋的走动。也许是知道燕地战事已经结束,关门更是大开着,十几名百姓模样的人物正在关墙外面,拾捡枯草不知道是用来垫青还是准备用来烧火。百姓们的谈笑声远远的都飘了过来,竟然其中夹杂有燕地口音。虽然人人衣衫褴褛,但是都少有菜色,和燕地经常看到的大群如行尸走肉一般的流民百姓景象大是不同。
虽然眼前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