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所以没有办法。
我当年进学校的时候是作为体育特招生,但是因为分数始终有一些差距,所以每个学期都要多交几千元的不知名费用。当然,这也是自愿的事情,只是在班级数目固定的情况下,出钱的学生越来越多,公费的学生相对越来越少,肯定导致分数线越来越高,然后出钱的就更加多,以一个班级十五个自费学生来算,每个学生每年平均多交5000元。当然,人人都愿意出钱进去的学校肯定小不了,所以以每年级十个班级一共三个年级计算,每年额外就是225万收入。
我很想知道这笔钱干什么去了。
但是因为我们谁都不知道这笔钱干什么去了,所以不能瞎说。真要有人认真地追问起来,答案也是很简单的——发展教育的建设经费。比如像上面文章提到的去美国考察之类,考察万一考重伤了看病也得花钱啊,考察死了还得有抚恤金呢,政府给一点,学校也得出一点吧。或者上面来视察,或者有长达一个礼拜的对学校等级评定的小组过来,别的就不说了,差旅费应该负责一点吧,至少不能和学生一个待遇吃食堂吧?当然这钱是一定要花的,弄不好能让学校从区重点变成市重点,从市重点变成全国重点,这样分数线又可以高一点,自费又可以多一点。总之,好一点的学校基本上都是良性循环,而且似乎学校比北京的餐饮业还不容易亏钱。
最近还有一个新闻,说辽宁海城学生喝豆奶中毒了3000多人,还死了几个,因为媒体很喜欢用夸张的数字,所以不知道这个数字真实不真实,但有很多人中毒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悲剧完全是当地教育局的责任,你能否相信,他们强制学生订下三块钱五袋的豆奶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生长,更加好地学习,长大建设祖国?我想豆奶还不至于有这么厉害的功效,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很平常的官商勾结而已。当然他们也没想到这企业这么不争气,第一天就毒倒了几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