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上面,一栋栋高楼之间则是一个个电塔一样的铁架子,一个个钢轨在城市半空中凌空架设,一个个标准化的箱子在导轨上运送,运送到各个大楼中,这些是快递箱子。
从地球区来的人,就像乡下的土包子进城,东看看西瞧瞧。
其实说乡下土包子有些过分了。
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这样便捷的大都市,地球二十一世纪下半叶的科技是有能力制造的。不过还是一个问题成本问题。建筑的寿命七十年都是算短的了,没有用坏的建筑,拆了总是有浪费公众财产的嫌疑。然而任何产品技术进步必须需要消费市场更新换代。
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久居欧洲的人来到上海浦东,都会被这座中国城建最好的城市震撼。不能说欧洲没有技术,而是他们没有人力,难以挤出财力去建造这样的大都市。如果一场战争把整个欧洲的所有建筑摧毁了,战后欧洲人,花费二十年,就能重建出更加先进的大都市。因为那时候民众什么都没有了,不得不出力。
卢安也在预演四周看看,不过现实中卢安和这些好奇宝宝拉开了距离,走在队伍的后面,,显然卢安对这座城市也非常感兴趣。“就算是好奇,也别弄得这么丢份啊”
缩在队伍后列的卢安脑海忍不住吐槽。在成簇状态下,卢安发现自己这一行人如此表现已经吸引了周围很多目光。在这些指指点点的目光中,卢安从第二类预演中感觉到一种羞耻的感觉。
至于同样走在队列后面的还有白露,这位倒好,也是对周围看着,只不过她倒像是食肉动物在巡视自己的领地,因为被她的眼神注视,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所以她的目光所向,气氛都有点冷。(具体可以参考,学生时代,课堂上班主任能让整个班级突然安静下来的凝视)
“如果三战结束,大家应该会建造这样一座便捷的城市吧”卢安心里默念道。同时将脑海中浮现的那个钢筋混凝土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