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他随行的百余名方城骑兵离开了彭城,来到了城外的军营,即戴不胜的军营。
不是他不想尽快迎回太子,关键是他不清楚太子戴武的被流放之地,眼下又不好回去再问问宋王偃与惠盎,只能找戴不胜碰碰运气,毕竟据传闻,是戴不胜抓住了太子戴武。
但假如连戴不胜都不知太子戴武的被流放之地,那么,蒙仲就只能等惠盎的消息了——据他离开时宋王偃的态度,他认为惠盎应该能进一步劝服宋王偃。
来到戴不胜的军营,报上自己的名号,没过多久,蒙仲便看到戴不胜带着几名士卒亲自出营迎接他。
似戴不胜那般粗犷的人,当然不会拘泥于什么礼数,出乎高兴,戴不胜在见到蒙仲时,狠狠地一巴掌拍在后者肩膀上,笑着说道:“你小子总算是回来了!”
别看戴不胜现如今五六十岁的年纪,手上还是着实有劲,拍地蒙仲亦吃痛地抱怨了两句:“戴司马,在下日夜兼程赶来,身疲体乏,你就不怕你这一下把我拍到在地?”
“哈哈。”戴不胜哈哈一笑,旋即,他忽然注意到了蒙仲身上的甲胄,在仔细瞅了两眼后,他低声问道:“这个甲胄……是大王宫卫的甲具啊,何以你穿在身上?”
蒙仲也不隐瞒,如实说道:“我与宋王比试了一下剑技,另外,劝他迎回太子……”
“……”
戴不胜微微张了张嘴,很是不可思议的看着蒙仲。
联想到方才惠盎在得知蒙仲入宫请见宋王偃时面色大变,他怎么会想不到蒙仲这所谓的‘比试剑技’,究竟指的是什么。
这算什么?武谏?
“你小子可真胆大妄为……”戴不胜颇有些感慨地说道。
也是,整个宋国,想来就只有蒙仲有这个胆子去武谏,而不可思议的是,这小子做了那事,居然还能活地好好的。
就连他都不由得心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