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赵王何难免联想到了一个故人,一个名叫蒙仲的故人。
自沙丘宫变后,蒙仲一行人被迫逃离赵国,返回宋国,但赵王何始终派人关注着蒙仲。
但由于二人之前曾经发生过不可调和的矛盾,无论是赵王何还是蒙仲,都没有再联系彼此。
唯一的例外,即蒙仲前两年在宋国蒙邑与乐氏之女乐嬿成婚时,本着礼数的想法给赵王何送了一份喜书。
当时,赵王何亦派肥幼赠送于了极为贵重的贺礼。
但让赵王何感到非常失望的是,当时蒙仲虽然让肥幼转达了谢意,并且也带回了回礼,但却未曾亲笔给他写一封信。
赵王何当然知道其中的原因,因为蒙仲怨恨他对赵主父见死不救,甚至于通过借刀杀人的伎俩,借赵成、李兑的手,逼死了赵主父。
说来也奇怪,肥义并非赵王何的生父,但赵王何却视其如父,甚至为了给肥义报仇,不惜逼死自己的亲生父亲赵主父;而赵主父也并非蒙仲的生父,但蒙仲却仿佛像敬重父亲那般敬重着赵主父,且最终因为赵主父被赵王何逼死一事,与赵王何恩断义绝,从此再无往来。
每每想到蒙仲,赵王何都难免感到莫名的遗憾。
他并不后悔借赵成、李兑的手逼死了赵主父,谁让赵主父当初纵容公子章杀死了肥义?但蒙仲因此与他反目,却让赵王何感到莫名的悲伤。
后来,赵王何得知蒙仲投奔了魏国,助魏国于伊阙战胜了秦国。
尽管他并不清楚那场仗的具体,但从魏国名将公孙喜兵败而死这件事,也能推测出当时魏军的形式究竟是多么的艰难,然而,蒙仲却硬生生扭转了劣势,率领魏军的残兵击败了秦军。
是的,蒙仲有这个本事,赵王何对此毫不意外,毕竟这位可是他赵国内定的晋阳守——无论是赵主父还是肥义,当时都希望蒙仲日后出任晋阳守,让后者总慑肤施(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