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什么秘密,人一出事第二天满厂传的沸沸扬扬。虽然最后厂部开会帮忙把老、胡的媳妇安置在了厂里的大集体企业爱民劳动服务公司里,但是更多的却是其他单职工家属的悲戚之感。
因为老、胡家的情况和他们何尝不是一样?
只是劳动服务公司毕竟只是厂里的附属企业,更何况还是一个只亏钱从来没有盈利过的附属企业,算是工资再低能容纳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听了王英的话杨立民没来由的心里一紧。他是没有经历过这个艰苦的年代,但是只是从这片面之语间也能够了解到老、胡两口子的痛苦。
他不禁问道:“婶儿,不是说那些工人私下里会做一些鞋出去卖吗?难道他们家没做?”
“你以为是个人都会做鞋啊?”马向前没好气的看了杨立民一眼。
显然,他对杨立民问出这个没有营养的问题很是觉得丢人。
不过看着杨立民一脸茫然真的不懂的样子还是解释道:“鞋厂和其他工厂一样,也是分为技术工和普通的。技术工是诸如下料、案以及下案这三个工种。至于其他什么打磨、包装之类没有技术含量的都是普工。你也是会做鞋的,你觉得只是会打一下包装难道能做出鞋来?”
杨立民这才回想起来,这个年代的工人也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每一个工人都是全能小刚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业余时间去学习其他岗位工作的。
不过他还是没有放弃的问道:“马叔,可是咱们厂里那么多家属难道没有组织起来做点儿鞋出去卖的?我在城里的时候看见不少个体户,都在售卖一些产品呢!所谓衣食住行,咱们做的鞋勉强也能算在‘行’字,不可能没有生意吧?”
正如杨立民所说的那样,我国79年随着包产到户的同时国家也放宽了经商的门槛,不少个体户如雨后的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虽然这些人只是小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