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实物表现出来往往需要涉及到现场操作,而通过他人之手有可能技术员一个回错了意会造成实物与设计理念不符的问题。
因此一般设计师特别是在做样品、打版的时候往往都是独立操作,只有在一些需要帮忙的时候才会请技术员帮忙。
杨立民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试验一下方案自然难不住他,在材料和工具都齐全的情况下他很快了手。
首先是开料,然后是拿着格板画线、折边,紧接着他又踩起了针车.....不仅技术精湛,甚至他根本没有问过彭刚关于这款鞋的技术要求,竟然直接凭着格板能将制作工艺推敲出来,看的一屋子人目瞪口呆。
甚至连彭刚都觉得自己是不是眼花了,眼前的这个小青工根本不是什么刚毕业还未参加工作的新人,而是一个有着数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
很快,在杨立民的操作下一只帮面缓缓成型,不过杨立民却并没有停下动作,而是直接拿起刚才开料所剩下的边角料地取材剪了一条大约7个毫米宽的布条,然后在鞋面的帮脚位置车了起来。
“咔嚓、咔嚓、咔嚓.....”
随着针车的踏板下起伏,在帮面帮脚位置2毫米的地方一条黑色的直线紧密的将布条和帮面链接了起来,也是这道工序之后这场测试的重点才正式开始。
在鞋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说的是好看不好看在案,耐穿不耐穿在下案。
顾名思义,所谓案是指鞋面所包含的诸多工序,而下案则是攀帮以及大底组合和包装等工序。
当然好看和耐穿都需要鞋制作成成品鞋之后才有直观的体现,爱民厂的人之所以急着试验方案,最主要的则是想要看到帮面攀楦头之后的效果。
毕竟是帮脚太小重新添加的布条并不是原装货,严格意义来说类似拼接。因为拼接只有一道线,所以到底老不牢固或者说工人在生产大货的时候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