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特别最后一段极富想象力的泛音,他右手用琴竹的击弦,引出了共鸣的美感。这样复调的多声部织体形式,在西方音乐中是相当常见的,用到扬琴这样的中国乐器中来,给演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然后是华彩部分,这是由三连音构成的整体,似乎是在描写战争的残酷与创伤,步步紧逼的音乐,会给人相当大的压力动人心魄,而三连音的紧张急促的感觉,更让音乐苍劲而雄壮。
华彩之后是连接快板的小连接,秦放歌在这上面的处理,都是学生们聚精神会去观观看和聆听的。每句旋律之间的断句如何演奏,整体情绪也在回落,似乎是想要平复心情。
进入快板,前八后十六的节奏与八分音符交替演奏,对演奏者的要求相当高。
到第二快板的时候,音乐更加激烈,双手快速交替,左手为主旋律,右手伴奏在和弦内进行。又是一连串看得人眼花缭乱的操作,难度之高,学杨琴的人都有些懵。至于外行人,看看热闹就好,关键这热闹,也是特别赏心悦目。
最后的尾声,密集的轮音演奏,仍旧让人目不暇接,难能可贵的是,秦放歌演奏的线条感十足,让旋律在一片安静流畅的轮音之中,抒发出内心的无限感慨,似乎是那种屹立千年不倒,绵延至今的民族之魂。
秦放歌这一曲扬琴独奏曲古道行演奏下来,带给现场观众们的震撼更是强烈,特别其中以学扬琴的居多。他玩扬琴,完全是“半路出家”,时间不长却把扬琴演绎得如此让人惊才绝艳的地步,他们除了顶礼膜拜之外,好像也找不到更好对待他的办法。
但秦放歌远没停下脚步,稍事歇息后,就不知疲倦的,继续布置下一首课外作业。
“扬琴协奏曲忆事曲。”
首先就是一个优美而略带忧伤的主题,一开始就牢牢的抓住了观众们的耳朵。
随后的音乐,都是由这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