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府级别以及主官的时誉,各种公府征辟又被分为不同的级别。
寻常而言,自然三公最高,担任三公属官就意味着上了仕途快车道。至于各镇开府将军的征辟,含金量则就稍低一些。不过随着王势大昌,江北频频用事,许多军府的征辟也成了时人求进的渠道之一。
沈大都督如今乃是货真价实的开府重将,而且淮南军殊功伟业也是有目共睹,已经被江东年轻人推举为第一等,甚至还要远远超过三公公府。
早年中枢为了杜绝那些以肥遁为由而沽名钓誉的时风恶习,又规定三征不就则永不录用的规矩。所以时下那些还未入仕的年轻人们也都分外矛盾,以前途论自然是淮南都督府征辟最好,但若频繁拒绝其余公府征辟,也要招惹恶名,前途尽毁。
随着沈大都督再得加官,其人何时会征辟掾属,也成了时下年轻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近来许多赶到寿春的年轻人们,泰半意图也都在此。
“实不相瞒,其实我等府下属官,也都疾渴时贤入府分劳共事,但此事非我能悉,也不敢作狂言误导良友。”
杜赫闻言后便又回答道,眼见众人不乏失望之色,又笑语道:“淮南风物,其实还是稍异都下。大都督久来戎行于北,对于江东人物如何也是久有梳理,况且凡有举任则必涉于王事轻重,因而于此也是不敢不慎。诸位良友若有此念,不妨于城中馨士馆稍作盘桓。实不相瞒,早前馨士馆诸多秀起时贤,此前也多拔用或赴豫北,或赴河洛……”
大都督对九品官人法不太看重,杜赫作为亲近之人又怎么会不知。从馨士馆拔用人才,其实就是淮南都督府自己制定人才标准,甩开九品官人法那一套而录用人才,眼下还仅仅只是一个铺垫,未来随着大都督权位和影响力越高,馨士馆才人法一举取代九品官人法都未可知。
杜赫近来不厌其烦对前来拜访者宣扬此事,也就是在一遍一遍强调馨士馆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