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时时刻刻都要感受到士卒们是身在怎样的环境,正经受怎样的磨练。
风雪来得猛烈,这最后一段路程要花了将近一半的时间才走完,拉车的马匹身上厚毡甚至都已经结冰,才终于抵达了城外的戍堡。公主仪驾一行顶着风雪赶路诚然辛苦,但是留在戍堡中的这些乡宗各家也不算轻松。原本他们还可以待在堡中稍避寒风,可是当大雪飘落之后,肩头积雪多少便能看出他们态度是否诚恳。因而一个个立在风雪中,熬得也实在艰难,总算才盼到仪驾行入戍堡。
这一座戍堡规模不小,可以容纳数千人驻守。此时戍堡高墙之内早已经点燃了熊熊篝火,整座戍堡地下都有地龙暗渠相通,将房间烘烤得干燥温热。
沈哲子亲自驾车将公主车驾并随行宫人们送往戍堡内一座独立的碉堡内,早有乡宗家眷们快步迎出,沈哲子站在庭下对着被那些乡宗女眷簇拥送入房内的公主招招手。而后才转入另一个房间,脱掉挂满积雪的大氅并戎装,再换了一身干爽轻便的衣袍才又转出行向戍堡前方。
戍堡内早已经备下了热汤、药羹等御寒之物,当沈哲子行出时,整支仪驾队伍都已经被接纳进戍堡来。兵将们衣甲都用干燥绒草塞得满满,这是为了避免骤寒骤暖之际雪融潮气侵体。
因为淮南军中本身便有大量来自江东的士卒,所以对于冬日御寒,沈哲子也是极为重视。此前镇中便广蓄干柴、木炭等取暖之物,加之因为缴获大量的奴军械用,这一方面所用倒是不乏。戍堡内围墙下联排支起营帐,营帐内大鼎热汤冒着滚滚热气,另有壁道绕墙,热水哗哗流动,竹节引水可供沐浴洗濯。
队伍中将士们很快被分批安置在这些营帐内,当身上寒气驱散,手足再次恢复灵活之后,这才发现戍堡内的取暖是有一些不同。并非在各个营帐单独置灶引火,暖气主要来自于脚下的地龙和穿营而过的壁道。而这些热气的主要源头,便来自于戍堡四角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