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下,且不说沈哲子只是基于少量情报的猜测,就算笃定石堪已经不在淮阴坐镇,都要考虑一下奴军是不是以此为疑兵之计,为的就是将徐州军一部分军力牵制在淮阴,让他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若是中了对方的诡计,到时候不只淮阴打不下来,甚至就连盱眙都因防守军力不足而易手。
但如果拿下淮阴来,对于徐州的战略意义也是显而易见。淮阴之下中渎水直入徐州腹地威胁广陵,因为此处重镇并不在手,所以徐州军相当一部分需要留守镇中不能轻动,以免被奴军乘虚内攻。
而且,淮阴还连接着淮水的入海口。因为此处并不在徐州军手中,所以徐州军较之淮南军要强得多的舟船水军也难畅行无阻的通行于淮水,因而难以完全掌控这一段淮水要道。
如果淮阴也能入手,那么凭着水军对于淮水强大的掌控力道,可以将淮河以南的奴军尽数围歼,然后将主要兵力都投入到淮水一线,获得跟淮南军一样的防守处境。能够将徐州军的底蕴完全发挥出来,一跃成为整个淮水战区的防守主力,能够发挥出的作用远非淮南军可比。
一面是两线作战的陷阱,一面是能够完全化被动为主动的诱惑,所以郗鉴得信之后,这几日也是心绪难安,迟疑不定。就在他犹豫不决的这段时间里,石虎大军已经正式南来驻于淮北,并且爆发了颖口大战!
颖口战事的结果,郗鉴得知的更快,他甚至亲自溯淮而上远观战事,甚至在接下来的追击中,甚至还派一部水军冲出涡口,北上配合淮南军的追击作战,也算是小有所获。但如果以功事论,则等于是淮南军手捧烤肉大朵快颐,而徐州军则在侧拣取碎骨深咂其味,无论怎么看,郗鉴也难因此变得欢快起来。
虽然两镇眼下配合还算不错,关系处理的也相当融洽。淮南军给徐州军提供了一个淮上突破口,而徐州军则给淮南军抵挡了一部分来自东面的压力。但问题是,淮南军的主将让人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