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沈恪的事权激增,看似骤然,但是细思之下其实也是有迹可循。首先便是世风的渐变,江东游贾商贸之风大炽,影响时人渐渐不再热衷于囤积广储,而是商贸谋利。
鼎仓立足于建康这个庞大市场,伴随着商路的扩展也是将影响力深入到江东各个角落。在寻常的年景,鼎仓只是充当一个为交易保驾护航,给商户提供便捷的仓储中转媒介。可是随着战事开始,市场需求大增,而掌握资货的民家却很难再将物资直接投放市场,作为连接这二者的鼎仓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市场需要通过鼎仓才能获得供应,而商户需要通过鼎仓才能抵达市场。鼎仓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当然拥有类似职能的还有吴中商盟,但商盟本身就兼具地域性和政治属性,眼下更是成了淮南军用主要提供者,因而其对市场的影响便不如鼎仓。
台中不是没有动念收回鼎仓,但鼎仓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利益集合体,众家之利归于一署,而后利益该要怎么分配,迟迟难有定论。而且都内鼎仓虽然是一个实体,但其真正意义所在还是那蛛网密织的渠道,台中要如何完全接收入手,其难度之大不逊于将诸多地方郡国的事权收归中枢,是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甚至就连都内这个实体,台中都很难接收入手,因为沈充来了!沈充虽然不在建康,但是两万多东扬军坐镇京府,真要冲进建康来,也根本难以阻挡。
至于台中为什么松口让沈充前往京府坐镇,说起来又是一笔血泪账。年前台资直接被扣在余杭拖延入都,台臣们俸给甚至都无以为继。及后虽然表态东扬撤州,动作却拖拖拉拉,仍然是生在东南的一个毒瘤。
随着今年战事转为严峻,台臣们也担心此人留在会稽会再故技重施给其子筹措资用,那样一来,许多江东少有置业进项、全仰俸给的清贫台臣们怕是要一年到头、举家餐风饮露。所以对他们而言,当务之急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