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子之后,纪友也实在忍耐不住要吐槽:“维周你是否别趣成瘾?如今都下尚未筑完,又要过江兴筑?这里可不是江东净土,于此飞地筑城实在是……”
沈哲子闻言后便是一笑,说道:“眼下正是淮右虚空,奴踪少履,正宜高筑,若换个时间,未必能再有良机啊。”
他自然明白在淮右这远乡之地筑城有多艰难,且不说物用的庞大消耗,单单所需要的人丁,在左近便近乎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没有城池依托固守,江北投入再多,都是水上浮板,一旦风雨来袭,顷刻便会成空!
且先不论这个城池需要多少投入,一旦落成,那么可以将原本的历阳防线一路推到涂水上游,与左右两翼的合肥、广陵连成一线,激活整个淮右水网,沿江屯戍,成为一个扎实的前进基地。
整个涂水河谷,都可以陆续稳步的填充开发,只要初期的艰难熬过去,大片的无人荒土都将成为流膏丰田,为后继的北伐源源不断注入养分。
当然沈哲子也明白,这个庞大规划最大的隐患还是初期的艰难。就算在物力上可以源源不断受到吴中资用的补给,但想要将规模经营起来,没有数年的扎实投入很难见到成果。而且一旦遭遇羯奴大规模南掠,极有可能这个计划便告夭折。
所以沈哲子在落实这个计划的时候,也是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他必须要假定羯奴在这个时期内不会大规模的南掠。至于其依仗,自然是羯胡内部如今已经相当不稳的局面,还有明年石勒的死亡。
但这当中会否还有变数,沈哲子也是拿不准。但就算是拿不准,该做的还是要做。世事没有万全,既然自己赢面更大,那也实在不宜过于保守。旧有的北伐路线,自广陵而上淮泗,又或从襄阳直叩中原,都不在他掌握中。
既然已经选定了豫州,那么这个中转站便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个区域核心以辐射周边,那么整个淮右水网将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