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公此言,晚辈却有不同看法。”
沈哲子闻言后正色说道:“诚然忠君体国,人之大善。执此者虽独行万里,不损其志!但方今之世,南北俱有波荡,自顾多有不遐,人多长忧旦夕祸福,不沐王道光辉久矣。明识者,应以彰显王统为己任,不可自恃己长,怀怨绝远于众。”
在这样一个世道下,沈哲子对于刘超和卞壸这样矢志忠君、一心想要重振皇权的忠臣,不乏钦佩。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类人自身道德素养虽然高,但却不懂得和光同尘,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去约束别人,结果只能落得形单影只,乏人呼应。皇权的衰落是大势所趋,并不能说提高人的忠义观念就能挽回。
刘超听到沈哲子这么说,心内其实有些接受不了,但仔细想想,沈哲子其实并没有说错。相对于他们这种空喊口号的人,沈哲子就算是有什么私心,并不算一个纯人,但所促成的局面,却是他们所做不到的。
接着,沈哲子又指着那水道说道:“时人不乏薄议,贾事伤农,人多从于逐利,却忽略耕桑。此言其实也是失于公允,多寡不均,人世常态。天南海北,地力有差,人力有差,未可一概而论。譬如生而君子,长忧君王,生而庶民,长忧家计,实难高标一论。人有所长,地有所长,以人之短穷竞非长,势必会事倍功半,劳力伤民。”
“袖手空谈,不审其实,这已经是世风长久积弊。”
刘超在京府待了那么久,眼见着原本的京口因商贾贸易而越来越繁荣,渐有陪都气象,所以对于商贾之事倒也并不过分抵触。听到沈哲子这么说,不免有感而发,长叹说道。
“但无论怎么说,这鼎仓能够毕集四方物力,集用于社稷万民,这已经是大大善政,不应偏望。早年在京府,我也多邀你家叔父深谈贾事,可谓受益良多。如今归都来,维周你如果有什么疑难,直接台中道我。”
讲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