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的儿子一个在徽州老家,另外一个正从外地来京赴任,书院已经派人快马给他们送信了,估计还要些时候才能赶来,丧事书院只好先操办起来。
棺木数年之前早已做好一直停放在宅子里,这在古时很正常没有哪个老人会忌讳不然怎么会称之为喜材,有条件的年年都要找人油漆一遍,朱升也是如此,到让大家省了不少的功夫。
至于寿衣还有老朱赐下的蟒袍更合适的吗,马度和几个老头一起给他穿好,安置在棺椁之,各自领了任务撰写祭碑或者是布置灵堂,等着京故旧前来凭吊,之后便由朱升的儿子扶棺回乡与老妻合葬。
朱升的墓穴生前已经看好,是在老家詹田(占田、旃田)。在《朱枫林集》有一首五言律诗《得詹田佳城》是这样写的,“风水集詹田,藏川夹石川。留心垂半世,藏体付千年。海内风尘息,城南灯火偏。亲朋何用哭,含笑入黄泉。”
后世在盐城南龙港有朱升的墓穴,至于他为什么会安葬在哪里有两种说法,一是朱升最后时光在那边渡过地安葬,另外一种说法是朱升的子孙作了徽商从事盐业买卖,为了方便祭祀便立了衣冠冢。
朱升不仅是老朱口里的老实人,也是绝大多数人眼的与世无争的敦厚长者,这样的德高望重的人谁不过来致哀致敬呢。
打头的自然是书院的学生,三更半夜的便开始扫荡方山附近的杂货铺子买了香烛纸钱,待天亮时分也不拜年了,十个一群八个一伙结伴到灵前致哀。
紧接着的是马家的庄户,虽说朱升平常和他们往来并不太多,可却教授过他们家的儿孙。另外他们还有一种思维,虽说书院的牌坊面写着皇家书院,他们可不识得字。既然是侯爷出资办的那便是侯爷的,侯爷的那是他们的,书院有先生过世,他们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庄户早不是从前的破落户,出手的大方的紧,年关祭祖没用的香烛纸钱一股脑儿的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