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千万子民,陛下又何须如此苛责自己,若是如此,那稚奴的事,这罪魁祸首,却是臣妾了,毕竟稚奴在宫中长大,寻常一直是臣妾在教导,稚奴变成这般,也是臣妾教导不力了。”
“稚奴的事情等到大理石和神侯府那边审问过之后在座言论,当下之急,是先将岐州的事情压下去,难不成,也要朕将李召回长安不成?”李二陛下无奈道。
“陛下,此事.......杨妃可知?”长孙皇后问道。
李二陛下摇摇头:“还未曾让她知道。”
“此事,陛下着实不该瞒着杨妃,蜀王之恶劣,能够治的住的,除却陛下,便是他的生母杨妃了,若是让杨妃交待,说不定有奇效。”长孙皇后说道:“如今岐州的官员闹着请辞,想要将这件事摆平,只有暂且将蜀王调离岐州。”
李二陛下点点头:“罢了,反正已经回来一个稚奴,再回来一个李也没什么了,只是回来之后,安置到何处?”
“蜀王顽劣、不知礼,陛下应择严师,重新教导,宫中不是还有一个弘文馆吗?”长孙皇后笑道:“蜀王好歹是已经就过藩的che:n-g人了,若是送到弘文馆之中......”
“可行。”李二陛下笑道。
既然蜀王自己不要脸,那就不要指望别人顾全他的面子了。
一个藩王,被皇帝发配到弘文馆之中与一些娃娃一同上学,这可不是一般的丢人。
丢人吗?比起在岐州做出的事儿,上学有什么可丢人的。
“杨妃那边,就由观音婢去将消息透露些个吧。”李二陛下说道,因为李的事儿,他现在不太想见到杨妃。
同样都是杨妃所出的儿子,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看看吴王李恪,再看看蜀王李。
“是,臣妾晓得了。”长孙皇后应下了。
李二陛下接到岐州的折子,知道了李的荒唐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