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珣并不知道自己一位故人沉在了睢水之中。
实际上,中原乱成那个样子,这个消息恐怕会在当地封存很久,然后等到某一日局势稳定下来,才会随着陈国本地人的对外交流,让人得知曾经有过这么一位国傅,其人曾做过这么一件事情。
再然后,需要一直等到整个天下安定下来,才会有文人将事情记载下来,让后人得知。
而回到眼前,这一年的三月底,也就是春日的最后时刻,整个中原局势中,真正让公孙珣在意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孙坚和曹操的联名上疏。
二人经轘辕关快马飞驰递来的奏疏中一起表达了对刘备豫州刺史的认可与尊重,并主动表示,当初二人身上的豫州刺史称号乃是讨董时局下临时措施,如今董卓既然已经伏诛,便自请罢免。
不过,孙坚同时提出,既然豫州刺史的职务作废,那他破虏将军的称号是否也要作废?而且,他之前长沙太守职务又该如何,此时是否可以返回长沙?
潜台词很简单,他毕竟是为讨董作出正面贡献的功臣,如今又这么识时务,那总要保留个将军号当说法吧?而且既然作废了豫州刺史,那相应的长沙太守一职,也就是允许他南下的政治资格,就反而变得格外无可置疑了。
而曹操也相应的在奏疏中辩解了一下,却显得滑头和无奈了许多,其人只说自己并非是以豫州刺史的身份停在家乡,而是当初讨董后期,他以奋武将军的身份重新招募兵马时,多是兖豫子弟应募云云……反正是不可能真的扔下地盘的,反正他那个尴尬位置,也没法真的反了袁绍。
这厮明显有点耍无赖的意思,却也是真的无可奈何。
当然,抛开孙坚的讨价还价,抛开曹操根本无法真正背离身后袁绍的尴尬立场,无论如何,中原的局势此时已经豁然开朗了。
事实证明,公孙珣当日把中原乱局的赌注压在曹孙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