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守己’!
对此,已经彻底了解情况的公孙珣却是不以为意了。
一夜大雪不说。
然而,所谓‘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之事,只是没了官做的穷书生自我安慰罢了。实际上,对于公孙珣这种位居中枢的朝廷命官而言,接下来的才是一年最麻烦和最辛苦的时间……因为随着正月初一的临近和大雪的融化,一年一次的大朝会马上就要在南宫嘉德殿举行了!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朝廷需要赶紧清理各部门的堆积事物,需要招待和安置天下所有郡国的王侯与上计吏,甚至需要加紧修建坍塌的南宫城门。
这一天的这个活动,连天子都没法偷懒的!
实际上,从天色未亮开始,在京的宗室、列侯、将军、官吏、博士,恰好在京履职的两千石,外加上从各郡国赶来的上计吏、盐铁专官,还有赶回来的监察官员,等等等等……总之,数千官吏就已经开始在严寒中于南宫殿前列队,准备参与这场大朝会了。
上来自然是繁琐而必须的各种礼仪。
大鸿胪和太常,一个负责引导一个负责纠察,奏乐,迎奉天子,唱礼,行礼,献礼,手舞,足蹈……一连串的礼节只把处在最外围的公孙珣弄的头昏脑涨,偏偏又不得不小心翼翼。
好不容易折腾完了,天也已经亮了,京中六百石以上官吏终于得以进入广阔的嘉德殿跪坐列席,而这个时候也意味着要开始正经议事了。
当然了,公孙珣的位置太低下,只能勉强看到和听到堂中央一些活动,再往上的天子还是云里雾里,偶尔听到几句声音,样子那真是瞅都瞅不见……实际上他不知道的是,除非是前三排,否则根本见不到天子正脸的。
先出列的赫然是司徒杨赐,他要按照批次接受各郡国的上计吏进行汇报。
当然了,真正的汇报资料都在尚书台和三公府各处,这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