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一惊:“难道师父也是因为薊镇兵变……”
老人饱经风霜的面容,爬满了痛苦的皱纹。一双干枯的两手,带着曾经辉煌的老茧。两只看惯世风的老眼,满是不堪回首的浑浊。
良久,老人又叹了一声:“你是听谁说的?”
“嵩山法王寺,法眼大师。”
老人呆了半天,叹道:“那个老东西还没死,他一定给你透露了不少忌讳。”
曹继武点头。
往事不堪回首,老人不愿意提起。但他不愿意,并不代表别人不愿意。法王寺法眼大师,那是老人的战友。
戚家军骁勇善战,抗倭抗蒙,戚家军将士次次拔得头功,但往往被冒领。朝廷答应给戚家军的军饷,久拖不决。
为了军饷的事,朝廷楚党、浙党、齐党、东林党,党争不断,戚家军主力,在薊镇被军户边军欺骗残杀。
从此之后的戚家军事迹,几乎没人知道。
老人和曹继武,皆久久不能释怀。
戚家军原本是戚继光自筹军饷的私兵,然而功高震主,朝廷担心害怕。
后来戚继光妥协,但戚家军军饷较高,那是朝廷事先答应的。况且戚家军每战必冲锋在前,皆立头功,那份军饷,是弟兄们的鲜血和本事换来的。
老人长叹一声:“北军涣散不堪,每战必捞戚家军的便宜。战无不胜的戚家军,被自己人欺骗残杀,朝廷竟然没有只言片语,我想也只有大明朝,有这种丧尽天良的事了!”
……
往事已去,回顾起来,徒增无可奈何。
薊镇兵变,牵涉到大明的颜面问题,被人为极力掩盖,按照文化传统,也是情理之中。承受痛苦的,永远是那些无辜的受害者。蒙在鼓里的,也永远是弱势的最广大群体。
曹继武有一种冲动,他想对老人有些补偿。可是转念一想,他觉得这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