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铁血山河志 > 第139章少年指路

第139章少年指路(3 / 6)

足第二个条件。所以气节两个字,他们是得不到的。

扬州、江阴、嘉定、闽北等等,去见朱元璋的老百姓,成千上万,然而不满足第二个条件,所以人家连笔都懒得动一下。

所以气节两个字,活着的笔杆子要是喜欢,那就扔给你,如果不喜欢,那就踩在脚下。奸佞无耻小人,气壮山河地殉国了,铁骨铮铮名士,却有滋有味地活着。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还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来。是不是相当操蛋?

张煌言是兵部尚书,陈天书是隆武皇帝的侍卫,这二人根正苗红。如果选择去见朱元璋,满足第一和第二个条件。清国为了拉拢民心,这第三个条件也能满足。那这气节二字,就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他们并肩作战的兄弟——周崔芝和阮春雷,这气节二字,几乎板上钉钉要黄了。按照二人海盗出身的身份,如果他们去见了朱元璋,铁骨铮铮钱谦益等人,一定不会把气节扔给这二位。即便是激愤高昂的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此事也会支支吾吾,遮遮掩掩。

所以对于气节这个玩意,周崔芝和阮春雷二人,觉得相当的蛋疼。而张煌言和陈天书二人,也觉得相当的郁闷。

所以郑成功攻打台湾,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张煌言四个人,是极力反对。因为一旦拿下台湾,郑成功打开了一片天地,他就有了活路。到那个时候,摆在四人面前的三条路——依附、投降和杀身成仁,都相当的让人窝心。

曹继武的一通分析,把问题给四人掰扯清楚了。

四个人一脸的丧气,垂着脑袋,很久没有说话。

等四人情绪恢复了,曹继武吊了胃口:“我知道你们,全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然而当前,即使是清军封锁海疆,你们同样有出路,不知诸位愿不愿意听?”

既然有门路,岂能不听?周崔芝急切道:“曹老弟果然有妙计,快快说来!”

临来的路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