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但其实最初分封的只有七十一国诸侯,都是姬姓王族、功臣以及贵族,根据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的高低分封不同的区域划地称王,加上爵位低于这五等爵位的甸、采、卫、大夫等级别也皆有大小不同的附属封地,再加上后来周朝不断四面扩张,分封的诸侯国越来越多,姓氏也越来越多,到了春秋末期,上古十三姓已经慢慢演化成为了两百多个姓氏,基本上后世中国的姓已经几乎全部都定型下来。
而中原地区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以后市的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四省沿黄河流域为中心构建了大周王廷的核心区域,光是河南境内就先后有数十个诸侯国存在,其中侯爵级别的封国就有管国、蔡国、陈国,杞国等,至于低于侯爵的封国密密麻麻,几乎后市的河南每个县都有一个王国或者诸侯国存在。
因此历经八百年大周之后,到如今大秦之时,姓氏在中原地区已经非常普遍,普通平民有名有姓也已经很正常,只不过因为没文化不识字,所以起名字都很简单随意,生下来看见什么就取什么,或者干脆长到成年入籍的时候记录的官吏随便写一个发个身份牌就定了,至于贫家女子,一般都没名字。
因此秦朝时期,并不像有些人说的秦朝人大多没姓没氏。
特别是河南这种四战之地的中原核心区域,河南自古就是中原的代称,古称中州,从夏朝开始,王都就先后定于阳城(郑州)、斟鄩(洛阳)、商丘、帝丘(濮阳)等地,到了商朝,王朝先后定都于亳(商丘)、嚣(郑州)、殷(安阳殷墟)、朝歌(鹤壁)等地,到了周朝,东周再次定都于洛阳,春秋战国时期,宋、陈、卫、管、郑、许、应、蔡、魏、韩等主要诸侯国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内。
不光如此,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的说法,不光商汤诞生于商丘,先秦七子中的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都是出自河南,而战国时期的范蠡、商鞅、苏秦、吕不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