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大学,在决定是否与国的大学建立长期人才交流机制时,都是有很大偶然性的。
如果第一批机缘巧合被请去的学生表现好,那么将来很有可能形成制度,为后续多年的学弟学妹都造福。
举个例子,像顾骜前世那个时空,浙大和斯坦福、uc伯克利有交流名额。
但这套机制其实是90年代末邱成彤院士牵线搭桥、斡旋来的首批原始名额。如果当时那批学生后来表现差了,说不定成了一锤子买卖。幸好他们表现好,后来斯坦福和伯克利才每年都给浙大名额,成了惯例。
顾骜如今的角色,也是一样的。布热津斯基邀请他读博,是“特事特办”,他这块试金石表现好了,说明国的外交学院学生质量都是过关的,才会演变成惯例。
只是,这次卡特和布热津斯基输得太惨,票数太低,陡然间骂他的人太多,才让刘校长彻底放弃——第一批交流生的前因后果,是会载入史册的,开门红总要尽量光彩才好。
……
“小顾同志,恭喜你通过答辩,正式毕业。”
总统选举结果传到国后的次日,顾骜又一次参加了答辩,并且顺利通过。
这次的课题,正是“如何利用现有国际形势、突破巴桶灰区技术封锁”,听取答辩的人数更少了,只有极少数秘级非常高的领导。而其他的教授、研究员都不能与闻。
课题的成果,当然不能发表在《外交评论》,只能有限印发几十份,然后给经办人员传阅一下。
不过,这才是真正让顾骜得以提前研究生毕业的干货。
送走领导后,校长办的秘书送来六份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因为这是3+2本硕连读的学制)
刘校长亲自当面签发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证、学士和硕士学位证,然后递给了顾骜等77级毕业生。
然后又只签发了本科阶段的毕业证和学